Search

今天來到診間做注意力評估的,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,她非常活潑、也很友善,在評估的過程當中,的確看得出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來到診間做注意力評估的,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,她非常活潑、也很友善,在評估的過程當中,的確看得出來容易分心、活動量也高。​

最令我驚訝的是,我在評估結束後,與小女孩聊天,她興奮的從袋子裡拿出許多東西與我分享,有蠟筆、畫冊,還有…她的手機!​

對,她自己有一支手機!​
🔍了解更多「如何陪伴孩子打敗3C魔王的網路成癮」>>https://lihi1.cc/C9Vkl

手機的影響不用多說了,我在節目上也有提到,已經有研究指出,在使用手機時,容易造成腦內多巴胺的分泌,讓孩子感到快樂,他們後續會對學習、書本等沒有聲光刺激的材料感到不耐。​

順便補充一下,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者Trevor Haynes指出,在大人使用的社交媒體時,一個「讚」或「喜歡」也可以造成多巴胺的釋放,我們不可不慎。​

回到這個孩子身上,她頻繁使用手機的時間,讓我想起有一個研究在探討「螢幕誘發的注意力不足/過動」,在兒童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後,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症狀也隨著大幅減少,所以你說這個孩子到底是天生的症狀,還是手機誘發的,還真說不準。​

至於兒童每天手機到底要使用多少時間呢?你去看網路文章,有些甚至建議在小學之前完全不給用,立意好是好,但現實生活中根本難以執行,美國心理學會在2019年提出了一個比較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指引如下:​

18個月以下的孩子,除了用視訊聊天,請不要接觸手機。(我們家的孩子兩歲,我在上班的空檔也會跟他視訊聊天,我覺得很合理)​

18-24個月的孩子,家長可以選擇好品質的節目,跟他一起觀賞,但看多久,則沒有提到。(我們會跟孩子一起看英語教材,跟著節目一起活動跟唱歌,我也覺得合理)

2-5歲的孩子,每天一小時為限。​

6歲以上,請與他討論規則,並一致且確實執行。​

手機這件事很複雜,因為如果你要限制孩子使用,自己也要大幅縮減手機使用時間,就我看來,很多家長本身就是手機成癮症者 (包括我),這也是為什麼手機問題這麼難以消除。​

美國心理學會也提醒,對於孩子使用手機不要反應過度,畢竟它已經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產物了,一個弄不好,你的孩子會喪失很多學習與社交的機會。​

至於要如何建立3C使用的規則呢?👇🏻
我在這個主題上,綜合了自己的經驗,跟近年最新的研究,整理在我的線上課程【不說教不動怒的親子教養實戰課】當中,我覺得非常紮實,如果你有興趣,也歡迎加入一起學習喔!>>https://lihi1.cc/C9Vkl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臨床心理師、作家。 演講或課程邀約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